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校园网首页

通知通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通告 >> 正文
自然资源要素耦合过程与效应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作者: 点击数: 时间:2024-03-13 10:24:04

自然资源要素耦合过程与效应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建设运行,聚焦国家在资源、生态和环境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指挥中心承担全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观测研究的职能任务优势,努力把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高地。为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自然资源领域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原则,围绕指挥中心主责主业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目标,设置2024年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一、资助方向

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需求,聚焦重点实验室建设目标和研究方向,重点资助“自然资源要素耦合机制与生态效应”“自然资源立体探测与数据融合”“自然资源管理与适应性对策”3个方向。

(一)自然资源要素耦合机制与生态效应

遵循“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理念,聚焦重要生态功能区地球关键带、地表基质层等科学问题,通过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观测试验、模型模拟等手段,揭示地球多圈层要素间耦合机理及生态效应,为解决资源生态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1.全球变化背景下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系统时空格局与驱动机制;

2.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碳通量、碳汇与水资源变化的耦联关系模拟;

3.典型自然资源区水-土-植被过程耦合机理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4.典型地区地表基质异质性对上覆植被的约束机制。

(二)自然资源立体探测与数据融合

主要开展自然资源快速探测监测理论与技术研究,开发多源异构数据融合、集成与质控技术,支撑数据驱动下的知识发现。

5.空天地立体化、智能化自然资源探测理论与技术方法;

6.多源异构自然资源数据尺度转换与汇聚融合;

7.自然资源数据质量控制与分级管理。

(三)自然资源管理与适应性对策

符合我国国情的自然资源基础理论、政策体系研究,以及在研究典型区自然资源系统演化规律和生态环境退化机理基础上提出适应性对策建议,为国家、部委行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8.符合我国国情的涵盖自然资源基本概念、基本属性、基本关系、基本规律、重大实践问题等的自然资源基础理论研究;

9.自然资源“两统一”管理职责下“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内在机理和保护治理规律研究;

10.不同开发利用强度下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机理与治理对策;

1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背景下关于建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及其生态环境效应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12.区域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评估及补偿对策、投入机制和法治建设。

二、资助强度、项目周期和资助对象

资助强度:共资助100万元,每个项目5-8万元。

项目周期:2年。

资助对象:依托本重点实验室平台开展相关研究的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申请人为国家重点实验室、部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科研人员的优先。

三、申请人条件、申请要求

(一)申请人条件

1.具有高级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且有2年及以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相关领域研究、工作经历。

2.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取得硕士学位或发表1篇以上SCI一区论文的在校研究生,且有2年及以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相关领域研究或工作经历的,须经两位具有正高级职称专家推荐。

(二)申请要求

项目周期内,作为项目负责人只能申请1项。

四、申请受理

(一)申请者填写《自然资源要素耦合过程与效应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附件1),并提交至主楼403统一盖章(一式三份,A4纸双面打印,于左侧简装成册)、相同内容的签字盖章页替换后的电子版申请书(pdf和word格式各一份,文件命名格式“单位-姓名-课题名称”)发送至科技处邮箱 hgukjc@126.com。

(二)申请书提交截止日期为2024年4月1日,过期不予受理。

(三)重点实验室组织专家评审,择优资助,按程序确定资助项目及金额,并公示。

(四)获批的项目将及时通知申请人。

五、结题与考核指标

(一)重点实验室组织专家评审项目中期及结题报告,提出验收意见;

(二)资助期内须完成以下考核指标之一:

1.至少发表1篇SCI论文或3篇核心科技论文,内容须与项目研究内容相符;

2.提交对自然资源事业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咨询报告1份以上,并被局级以上领导批示。

六、注意事项

1.申请人应认真阅读并执行本指南及相关要求,按时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材料。

2.无论申请项目评审通过与否,所有材料均不退还,请申请者保管好申请材料。

3.开放课题发布、评审、实施、考核依据《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4.未尽事宜由重点实验室负责解释。


 校内咨询:项目管理科 87207092 李百华 刘小雪 刘晨城



关闭

版权所有  © 河北地质大学 科学技术处 Copyright@2016,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字150026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