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校园网首页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我校教师提出乌兰察布玛珥火山喷发与岩浆输运的新见解
作者: 点击数: 时间:2024-06-04 11:02:25

近日,我校教师唐宗源在《Gondwana Research》期刊(简称GR,影响因子6.1)上发表论文“Unveiling the formation and magma transport dynamics of the Ulanqab maar volcanic cluster in the western North China Craton: Insights from 40Ar-39Ar geochronology, mineral chemistry, and Sr-Nd-Mg isotopes”。

该项工作为河北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乌兰察布玛珥式火山岩成因:热力学模拟和Mg同位素约束”(QN2022158)的研究成果。本研究以乌兰察布玛珥式火山岩为研究对象,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探讨了乌兰察布玛珥式火山岩的岩浆源区性质及其演化过程,明确指出了玄武质岩浆可能源自中元古代富集的EMI型地幔来源。这种地幔源区的特征可能与石榴石辉石岩和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的部分熔融密切相关。研究揭示,海洋沉积物中富含镁的碳酸盐矿物的掺入对玄武岩岩浆源区产生了显著影响,这一现象与太平洋板块俯冲过程中再循环碳酸盐岩的影响不同,更可能来源于一个受前寒武纪早期俯冲带碳酸盐岩脱碳作用影响的混合源区。岩浆的演化过程涉及深部岩浆房中的辉石和石榴石结晶行为,随后岩浆通过与浅部岩石圈地幔物质的相互作用而运移。这种相互作用促进了岩浆的上升,并使得在较低的压力条件下可以发生辉石和橄榄石的结晶。项目通过Rhyolite-MELTS软件的相平衡模拟,揭示了从橄榄石到辉石和斜长石的逐步结晶过程,表明演化的辉石和橄榄石在浅部岩石圈经历了分离结晶。(2)建立乌兰察布玛珥式火山喷发模型。本研究强调了岩浆的性质、上升速度和结晶过程对喷发类型和规模的直接影响。通过建立俯冲带脱碳过程与岩浆动力学之间的联系,我们为玛珥式火山喷发模型提供了重要的地质背景信息。特别是,研究中发现的熔体与斜方辉石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导致了浅层岩石圈中岩浆迁移速度的显著增加,这对理解玛珥式火山喷发的触发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乌兰察布玛珥式火山成因模式图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唐宗源,男,博士,讲师,博士,中国地质学会会员,荣获河北地质大学2022年度“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主要研究方向:火成岩岩石学、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岩石地球化学和岩浆成矿系统。主要从事内蒙古玛珥式火山岩成因研究、大兴安岭中生代岩浆作用和华北克拉通中生代金成矿系统与岩浆作用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合作发表论文9篇,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市厅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2项,获发明专利1项。


论文地址:https://doi.org/10.1016/j.gr.2023.10.011


关闭

版权所有  © 河北地质大学 科学技术处 Copyright@2016,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字15002650号